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投资指南 > 因水而生,因海而兴 广州本土瓷器“西村窑”北宋耀目登场
2.biz | 商业搜索

因水而生,因海而兴 广州本土瓷器“西村窑”北宋耀目登场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22-06-16  浏览次数:136

   ■广州海事博物馆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东侧,系统收藏和陈列有广州两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文物历史资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它位于古代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濒临珠江口,是省河三江相聚的地方。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宋代诗人杨万里将南海神庙比作长安的建章宫,道出了其雄伟辉煌及当时在广州的重要地位。凡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需经过坐落在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人们进庙祭祀,以求航路平安。南海神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西村窑青釉印花碗(图片来自程浩《异彩纷呈的广州西村窑瓷器》)
■西村窑青釉褐彩书“至和元年”款盘

   一千年前,大海宽广。广州东百里有村,名曰古斗,自此出海,浩淼无际。 隋唐,古斗村发展为南海镇,后改名扶胥镇。扶胥港作为外港,成为中外船舶进出广州必经之地。与海上丝绸之路同步,扶胥港的繁荣时期,也现于唐宋。 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上,瓷器是最大宗出口商品。因水而生,因海而兴,历史上几乎没生产过陶瓷的广州,竟也因当时盛景,迸出了一处实打实的本地窑口——西村窑。 水生火,火生土,土生“西村窑”。西村窑是一场绚烂的焰火,虽然稍纵即逝,却在历史上留下北宋海事贸易繁荣的映照和物证。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近日,在依托黄埔扶胥古港和南海神庙而建的广州海事博物馆中,记者见到了国内现存收藏西村窑完整器物最多的一组展示,其中“至和元年”款褐彩铭文盘,是目前国内唯一带铭文的西村窑瓷器。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是宋仁宗赵祯的一个年号。宋,特别注重海外贸易的一个朝代,也是瓷器烧造技艺攀上历史首个巅峰的时期。自青瓷从东汉中晚期创烧成功以来,八九百年过去了,此时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越窑、景德镇窑、建窑等,开始像天上恒常闪烁的星宿,在人间持久把它们的炉火燃起。 瓷器的生产技艺到位,商业的渴求也到位。“有宋一代,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厄于契丹、西夏,经营海贸成为宋廷收入的关键”。宋廷不仅继承了唐代市舶贸易制,而且将对外贸易的税收作为一项重要政府收入。宋神宗熙宁九年“罢杭州、明州市舶司,只就广州市舶一处抽解”,广州成为北宋时期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海外交通,互补贸易,八方来客,都喜陶瓷。 为了节省成本,更为了就地生财,广州干脆自己产销陶瓷。 西村窑应运而生。 2 西村窑址,发现于广州市区西北面的西村增埗河东岸岗地上,南北长一公里多。广州海事博物馆馆长张珂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村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它在北宋的兴盛,说明我们当时的海外贸易对瓷器的需求量极大,并且我国的瓷器工艺远胜其他国家。它是中外贸易鼎盛的物证。” 记者在该馆的常设展览《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中看到:展出的近百件西村窑,以碗、碟、壶等日常用具造型居多,青釉丰富多彩,呈色深浅浓淡,在灰浅青的基调上,深青、天青、米黄等皆有之,最触动人的是其上天真浪漫、粗犷奔放的刻花、画花和彩绘,好像是十分随意画下的彩叶和流云,又有一种谨慎工作的意味在里面,拙稚和认真的混合体。 “西村窑是平民化的窑口,它生产的是供一般老百姓使用的瓷器,但需求量非常大。当时就是为了加快生产周期、缩短运输成本、满足旺盛需求,用我们广州本地的瓷土去烧制,然后迅速装船外销。西村窑就是‘应运而生’的,如果没有达到那样的一个需求量,在广州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一个窑口。所以它的存在时间也并不长。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尊敬、很佩服广州能生产瓷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就制瓷而言,广州没有太合适的水土氛围,它绝不是一个适合生产瓷器的地方”,张珂珂说。 3 这个应运而生的、在本土“仿制各地名窑”又具有岭南务实风格的窑口,一时发达兴旺。在麦英豪和黄淼章所著的《西村窑与宋代广州的对外贸易》一文中,对窑址的兴废和外贸的兴衰作了详细描述。 他们说到,在西村窑兴盛的北宋,外贸的大量需求还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陶瓷业的蓬勃发展。据解放后近三十年的调查发现,在广州附近的佛山有石湾窑、奇石窑,南海县有官窑,三水县有洞口窑,番禺县有沙边窑,中山县有碗窑迳窑,高鹤有大岗山窑等等;离广州稍远还有惠州东明窑,潮州笔架山窑,阳江县石湾窑等等,另外在梅县、湛江、韶关、肇庆、惠阳、汕头等地区亦发现有一定规模的宋代窑址,这些众多的陶瓷窑场形成了宋代广东瓷业的生产网。 “广东各地瓷窑一时兴旺,实与广州在北宋前期占居全国对外贸易重心地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经济条件和历史因素有极大的关联。这些窑场都是民办的手工业生产,是为适应外销而出现而且得到蓬勃发展的,所以各窑间均互有影响和联系。西村窑和广州邻近的其它宋窑一样,既有全国性的时代特点,又有本地区的地方特色。” 宋室南渡以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移到临安,对外贸易的重心也由广州移至泉州等港口。龙泉窑和建窑开始在这个时候夺得盛名,质地和工艺本来就有所“先天不足”的西村窑,在近百年之后渐渐销声匿迹,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种中国的、广东的特有的陶瓷产品,作为外销瓷器的一种,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麦英豪文章中介绍,在柬埔寨发现一座荔枝山遗址,出土一个小口窄颈反唇罐,与西村窑中的同类罐非常相似,很多荔枝山窑器都带有西村窑的特色。 国外有的鉴藏家认为:“这发现加强了如下的看法:这便是在高棉荔枝山本有来自中国的陶工。”这说明宋代时柬埔寨巳学习中国制瓷技术,并直接受到广州西村窑的影响。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大事年表 前214年 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 前203年 赵佗建立南越国,以番禺为都城。 226年 孙权“分交州置广州”,广州由此得名。 226-231年 孙权遣使经广州出使林邑、扶南(今越南中南部)等国。 607年 隋炀帝派常骏等由广州出使赤土(今马来半岛)。 671年 唐高僧义净从广州沿海上丝绸之路到印度取经。 714年 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917年 刘岩以广州为都城建立南汉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971年 北宋首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1523年 明朝废罢泉州、宁波市舶司,保留广东市舶司,刺激民间私人贸易。 1757~1842年 清政府实施广州“一口通商”政策,规定西洋、南洋番船、番商只在广州通商。 (表格文字来自《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南越王宫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 本版图片由广州海事博物馆提供,署名除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