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景德镇这些古代瓷器是怎么修复的?看这!
7.biz | 商业搜索

景德镇这些古代瓷器是怎么修复的?看这!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22-06-13  浏览次数:1

  景德镇是明、清两代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地方,烧制的产品专供皇室使用,故此有大批未被选中的御窑瓷器被砸碎,深埋在此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大量瓷器残片,游客在御窑博物馆见到的都是完成的器型。

  这些器型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从完整到破碎,又“重生”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破碎的瓷器均是经过御窑博物馆修复室工作人员的一双双巧手,经过数个步骤才得以完整地展现。

  梁艺源:

  每次修复的都是从未见过的产品

  记者见到梁艺源的时候,他正在修复一个明代空白期的青花瓷枕,拿着砂纸打磨着修补的材料,昨天开始他就在打磨,记者见到时,他还是磨了一小半,,整个做完的话大概还需要2-3天时间。“这不是简单的打磨,需要将修补材料磨地和瓷器面一样的平整,不能有高低。”

  梁艺源在打磨树脂

  这份工作梁艺源一做就是七年时间,每天坐在桌子前8个小时,初接触时,也许有人会觉得新奇,但是一周五个工作日下来,不是真的热爱怕是很难坚持下来。在工作之余,梁艺源喜欢做的事就是练字及绘画,对于传统文化有关系的东西,他都会显示出特别的兴趣。

  梁艺源的家人一直做的都是与陶瓷相关的行业,他的父亲做的也是古陶瓷修复工作,梁艺源师从父亲,现在修复一个瓷器基本七至八个工作日就能完成。

  记者问及其是否会感到无聊时,梁艺源表示,自己一直喜欢这个行业,“做这行和其他的工作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接触的每个瓷器都是不一样的,不会有重复的东西,所以每修复一件瓷器都是之前没有碰见过的,所以也不会感到无聊。”

  2020年,梁艺源修复了一件永乐的甜白釉的僧帽壶,这件瓷器他记忆犹新,“虽然做这行已经有七年时间,但是之前一直都没有接触过这个器型,觉得非常的新奇,而且完成修复之后,觉得这个器型非常的好看。”

  李琳:

  可以让失去光彩的老物件恢复原貌

  很有成就感

  李琳读书时学的就是陶瓷,陶瓷的整个制造过程,李琳都熟记于心。做陶瓷修复也是一个将陶瓷从破碎到完整展现的过程。

  大学毕业之后,李琳就开始学习陶瓷修复,半年之后李琳掌握了全部的工序,学会之后,第一件事不是修复古陶瓷,而是将一个完整的瓷器打破,然后用整套工序,将破损的瓷器修复起来。

  在李琳桌上的筐子里,放着多个已经完成粘贴的碎瓷,她的手上正在修补一个青釉水盂,正在做的工序是填缝,将环氧树脂用工具填进粘瓷的缝里,李琳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解释到,如果这些缝隙不填平,就会看起来凹凸不平,影响瓷器的完整性。

  李琳在填缝

  李琳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非常的有成就感。“因为老的器物已经破碎了,失去了原本的价值,经过她的修复,这些破损的瓷器有可以恢复原貌,然后展现在世人眼线,所以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工作之外,李琳也是一个比较喜“静”的人,平时消遣爱好就是看书。

  “这行看起来是耗时间的活儿,但是实际上对视力和手稳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视力不行、手不稳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我觉得我自己干到60岁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李琳说。

  龚尚开源:

  医治的对象是瓷器

  龚尚开源大学时学习的就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毕业之后,通过实习顺利进入了这个行业。

  “家里没有一个人做的是陶瓷业,唯一能搭上边的就是家里人都是医生,只是医治的对象不同,他们医的是人,而我医的是瓷器。”

  龚尚开源在修补陶瓷

  龚尚开源在学校通常使用现代瓷器来做修复练习,而在御窑博物院接触的瓷器大多年代久远、品类多样,有些是七八十年代修复过的,因为之前的粘合剂没有如今的好,需要进行重新翻修,而有的则是挖掘出来的,存在污损的,要在做好清洗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修复,并且修复不同的瓷器要制定不同的计划,每一个步骤都要非常细心。

  他表示,每修复完一件瓷器就如同赋予瓷器第二次生命,修复的不仅是瓷器本身,更是一段历史,通过一点一滴修复打磨,在修复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当时的制瓷工艺。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实习生修复一个瓷枕,如何固定、如何塑形,将这些他重复了几百上千遍的工序及技巧,传授给下一位可能会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

  邵振宇:

  利用3D建模修复古陶瓷

  除了修复师之外,在修复室里还有现代的高科技,记者观察到有一侧单独的桌面上摆放着各种矿石标本,与其他修复师不同的是,邵振宇做的属于“基础”工作。他每天都与各种矿石打着交道,将它们切片、打磨、检测,研究矿石的成分。

  邵振宇在磨矿石

  “每个朝代的瓷器成分都是不一样的,研究矿石成分可以让瓷器原材料更精确,这就像做菜一样,虽然菜名一样,但是里面的配料不同会做出不同的菜品,瓷器也是一个道理。”邵振宇说。

  在邵振宇的日常工作里,他也有修复工作,但是与传统的修复有区别,他利用的是3D建模,利用机器复刻出瓷器缺失的部位,“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地精确,它是不断地模拟缺失部位,然后打印出来,成品会非常地契合缺失位。”

  他认为,3D打印这种新型修复方式与传统的修复没有可比性,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只是目的都是为了修复缺失的部分,准确描述利用3D打印修复陶瓷的话,他认为更像是文化脉络的传承,用一件现代的事物及技术来完善一件百年前的瓷器,最终这件用现代技术完善的瓷器再度展现它的原貌。

  实习生:

  这是学习也是了解的过程

  在修复室里除了这些日常工作者的身影,在每年的暑假都会不定期地有实习生来到这里实习。王思怡和林奕颖就是众多实习者里的两位,从广东中山大学来到修复室至今已有半个月,她们仍在忙着做基础工作———将碎瓷片里的泥土用工具清理出来。

  用工具清理七八个小时的泥土,不仅是考验耐心的过程,更是了解历史的过程。经过半个多月的学习,她们知道了每个年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而每每想到修复完成的瓷器里还有她们出的一份力,就感到非常的高兴。

  “到这里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原本学习的就是历史,到这里实习之后,让我们了解了瓷器的发掘过程,以及各个时代的瓷器特点,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即使以后不从事这行,这个暑假也会是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

  是修复也是传承

  在御窑厂的博物馆里或是外地的博物馆,或许你都见过各式各样有修复痕迹的作品,原本已经七零八落地散落在泥土里,经过发掘、清洗、修复,这些几百年前的御用陶瓷在修复师的手中被治愈,而后重见天日。

  多年来,修复工作从未停止,从以前的石膏塑形到如今的环氧树脂塑形,材料在不断地更新,做这件事的人也在不断地更替,从50后到现在的90后,虽然岁月变迁,但是他们始终做的都是一件事,还原古陶瓷。

  这些被修复的作品,从碎片的发现到修复完整,经历了碎片拼接、器物的复原,材料的塑形等步骤,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艺,这些被修复的文物重现在世人眼前,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被修复的古文物,更展现了古代的制瓷技艺,把往昔匠人的智慧重现在人们眼前。

  责任编辑:曹璇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