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艺术恋情 > 瓷器才是硬通货
U.biz | 商业搜索

瓷器才是硬通货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22-04-29  浏览次数:1

  洪武釉里红军持

  宣德黄釉盖罐

元代祭蓝釉描金匜

   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 文/图

   走进刘申宁的家,恍惚像走进博物馆,架子罗列,器物依次摆开,规格不一的“宝盒”叠放其上,满满当当,一时间眼睛根本不够使。

   坐的是黄花梨椅子,旁边立的是紫檀柜子,柜子里面宝贝多不胜数,随便摸一件出来,不是这个名家的墨宝,就是那个名家的绘画。

   一个人就是座博物馆

   刘申宁身份多元,是著名学者、《李鸿章全集》执行编委,曾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退休后出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他还是一名低调的收藏家,尤其是古瓷爱好者。他不买房产,不买股票,专注投资古瓷器,因为他认为“瓷器是世界艺术品市场的硬通货”。

   他从1976年开始玩瓷,一入瓷门深似海,40多年下来玩出了名堂,最终成就了一本厚重的研究成果——《洪武到成化——明代前期官窑瓷器》,预计年底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年届69岁的刘申宁退休14年后沉心研究的结果,90多万字,上百张图片都是他收藏的瓷器,从明朝洪武到成化年间的官窑几乎全部涵盖。毫不夸张地说,他一个人的收获抵得上好几个博物馆。

   不读书玩不了瓷器

   刘申宁说:“玩瓷器一要有知识,二要懂工艺,三要有经验,第四是一定要拜一个好师傅,可以避免你走很多弯路,否则靠自己摸索不仅辛苦,而且不容易找到门径。”“不读书的人玩不了瓷器,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也玩不了瓷器。”

   比如好多人不理解明成化鸡缸杯为什么卖那么贵?虽然胎细、釉肥厚、画精美,但上面的题款歪歪扭扭,像小孩子的字,其实这是成化皇帝捏着宠幸的万贵妃的手写的。

   曾有人拿了一件元代折边的蓝釉青花盘给他,这种器型很罕见,国家博物馆有一件类似的,他见到后眼前一亮,但翻过来看了底部后就知道有假放下了。因为底子上沾满了清晰细密的布纹,推测是把瓷器的胎放在布上拍打成型的。要知道棉花是永乐年间才进入中国的,明朝中期黄道婆才纺织出棉纱来织了布,元代怎么会有布呢?这个常识可以帮助他把这件器物否定掉,成功避坑儿。

   玩瓷要懂制作工艺

   玩瓷的第二个秘诀就是要对制瓷的整个工艺过程非常熟悉,你要看人家怎么拉胚,怎么烧窑,怎么上釉,这套工艺过程要非常熟悉,不理解工艺就看不懂瓷器。

   刘申宁说他有一个修内司官窑的瓶子,底下圈足的釉子不往圈足上贴,都独立出来,中间还有个缝儿,像个冰糖葫芦垂下来,这叫什么现象?自古少见。但只要读了书就知道了:宋代有一种上釉的方法叫热融釉,釉烧到1000℃已经烧熟了,生坯也烧到1000℃,也烧熟了,把这个烧好的生坯拿出来蘸这个热融釉,生坯就迅速凝固,热釉来不及往胎上贴,才会出现这样的独立垂下来的釉。

   40多年积累的玩瓷经验,让刘申宁慢慢摸索出了时光在瓷器中留下的岁月印迹,第一是要看瓷器的老化程度,胎会发灰发黄,其实就是氧化的过程;铅釉会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光,其实就是反铅;釉面也会有磨痕。瓷器从地下出土,不懂的人拿着,风一吹瓷器会开片,真正开片的瓷器像冰裂纹一样,而风吹的开片既细碎又曲曲折折,像牛毛一样。此时专业的做法是出土时应该把瓷器放在塑料袋中,随后取出,先让它吃水,吃水以后再见风。

   玩瓷器必须懂这些,但这些又不是一时半时就能懂的。

   从文物商店到“吃大户”

   刘申宁最早入道是在1976年,通过一位房间很小但是放满了各种古玩特别是瓷器的老先生启蒙,听他讲了许多古玩圈的轶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1977年考上复旦大学历史系,带工资上大学,每月70多元的工资在那个年代算是富人,因为上大学10块钱就够吃一个月。钱花不了就上文物商店买东西,济南、太原、扬州、无锡文物商店,包括广州路上海文物商店都去过,都买过东西。后来觉得商店买东西太贵,开始“吃大户”,一些老人去世后,家里的东西散出来,他给出比博物馆图书馆高十倍左右的价格一锅端回,片纸不丢。

   刘申宁说一开始是自己瞎闯,吃过很多亏,曾花48万元从内蒙古买了件假的元青花。后来学问见识逐步升级,从清代民窑到官窑,从明代民窑到官窑开始收藏,慢慢把玩,查资料,同时做研究,写文章。在他眼中,古董不仅有灵性,与人也有缘分,因此他不买房不炒股,只对瓷器一往情深。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