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将于4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展出河津窑址出土文物150余件(组),以及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80余件。
展览分为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全面呈现河津窑址的考古发掘、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各异、装饰独特的瓷枕,特别是诗书题材装饰的瓷枕,书法考究、内容典雅,极具文人气韵,体现了这一时期精湛烧制工艺和高雅审美意趣的充分结合。
展览还通过情景还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再现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等考古遗迹场景。
山西河津古称“龙门”,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河津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唐代起,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留下了大量传世瓷器。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时期,河津因靠近政治中心开封,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瓷器生产达到鼎盛。随着宋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河津瓷窑的生产组织水平大为提升,实现了商品化量产,产品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远销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201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中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次展览展期三个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深圳望野博物馆、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河津市人民政府等机构协办。(摄影 余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