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如何正确认识“古瓷器的自然老化现象”?
U.biz | 商业搜索

如何正确认识“古瓷器的自然老化现象”?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21-12-21  浏览次数:12

  观察古瓷器的釉质和釉色,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

  

  古瓷釉面由于长期受外界尘垢侵蚀,加之气温的变化影响,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光是由内而发,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

  新瓷釉面往往有一层浮光,光亮刺眼,即使人为用消光剂去掉浮光,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的方法加工处理后去掉此种“火光”,也与古瓷温润的莹光有别。

  

  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等瓷器自然形成的特征之一是釉面呈现诸如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裂纹、柳叶纹、牛毛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后世仿品凭借高超的模仿能力能够烧出相似的片纹,但前者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崩裂状。

  再有,由于古今制瓷工艺和胎、釉原料配方不同,古瓷缩釉处外缘翻卷,新瓷缩釉周围与坯体紧贴。宋钧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质薄如卵,色莹似玉。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积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在鉴别釉质时,还要注意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和疏密。官、哥窑釉泡密似攒珠,汝窑釉则疏若晨星,宣德釉面有“棕眼”,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也是划分时代的线索。

  传世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釉面有密如网状的片纹,它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因为胎釉间彼此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引起的,即瓷器烧成后,在逐步降温和出窑后,收缩不同步。这种在一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现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裂纹是窑工为美化而故意制作的。带有开片的釉料是一种专门的配方。也有从釉层到胎体都发生裂痕,这种深层次的开片,称为“过岗”,是在窑炉内烧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浅层次的开片则是出窑后、釉面继续收缩造成的。

  

  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开片呈深灰色似铁,故称铁线;小开片呈黄褐色似金,则称金丝。“金丝铁线”就是指这两种状况而言,它在哥窑器物上表现得最为显著,并且形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

  官窑器物上的开片纹,与哥窑器物有所不同,其片纹均为深层次的“过岗”,开片纹理较大,其形状犹如冬日里江河冰面上突然开裂的冰层,层层相叠精美无比。汝瓷釉面上的开片纹,则细碎密集,俗称“蟹爪纹”。

  以上观点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古瓷器的自然老化现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