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艺术恋情 > 景德镇青花瓷,危机中崛起引领世界潮流,却因进口瓷器冲击没落
3.biz | 商业搜索

景德镇青花瓷,危机中崛起引领世界潮流,却因进口瓷器冲击没落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21-08-12  浏览次数:1

  

  1998年,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一艘名为“黑石号”的沉船,在静静沉入海底千年之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艘船上,打捞出6.7万件唐代的瓷器、金银器、铜器和玻璃器等文物。其中大半是陶瓷器。

  中国瓷器的出口,最晚始于汉代。到了唐代,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开始大量输出瓷器。

  晚唐五代时期的瓷器,从东亚、南亚到西亚、中东,甚至连东北非都有发现。最多的要数长沙窑烧制的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也为数不少。

  宋元时期,陶瓷出口规模达到极盛。不过,这一时期出口的瓷器种类,已经发生了变化。

  比如1998-1999年,在对西沙群岛沉船“华光礁一号”水下考古的过程中,大量陶瓷器出水。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青白瓷。

  

  01 巨大危机

  一提到瓷器,人们总会想到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不过,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可不只有青花瓷。

  景德镇烧制瓷器的历史,最晚也要追溯到唐代。在青花瓷成为主流之前,北宋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便颇受时人喜爱。这种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青白色,非常接近玉的质感。因为当时景德镇属于饶州府,这种青白瓷,便被称作“饶玉”。

  要是还想再文艺点,也可称“影青”。

  不过,宋代景德镇的瓷器虽好,却远达不到后世青花瓷“一家独大”的地位。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一说“柴、汝、官、哥、定”)中,根本没提到景德镇。后人总结宋代影响巨大的六大窑系,“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中,景德镇瓷器也只能与其他名窑共分天下。

  西沙沉船“华光礁一号”出水的青白瓷器中,也是福建窑口烧制的最多,只有少量景德镇青白瓷。

  景德镇窑在宋代跻身名窑之列,得益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这里水路便利,方便运输,又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提供大量松柴,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瓷土资源质量上乘,杂质少且耐火性高。

  景德镇窑的最大优势就是瓷土资源,但到了南宋年间,本地的优质瓷土渐渐枯竭。优势转瞬之间成为劣势,景德镇窑似乎也难逃如越窑青瓷一般衰落的命运。

  且慢,重大危机,往往也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机会。

  景德镇抓住了这次机会。

  

  02 瓷都崛起

  早在唐代,已经出现了青花瓷,但并没有流行起来。原因无他,与元青花相比,唐青花的品质确实有些不够看。

  青花瓷,是在白色瓷胎上绘出蓝色图案,再上透明釉烧制而成的。瓷胎要够白,蓝色料要纯粹,透明釉要通透,三者合一,再加上过硬的烧制技术,才能烧成好的青花瓷。

  在元朝,蒙古人的铁骑打通中亚的贸易路线,为进口波斯青料提供了可能。景德镇窑数百年积淀,也已拥有高超的烧制技术。甚至还有浮梁瓷局的建立,提供政策支持。

  可是没有瓷土。

  不过,这里拥有另一种资源:高岭土。这种矿物,便是因为发现于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的。

  在瓷石中掺入高岭土,再用来烧制瓷器,提高了原材料中铝的含量。这样一来,陶瓷的耐火性大大提高,可以耐受1300度的高温。大型器皿也更容易烧制,不会在高温下变形。同时,还提高了陶瓷的白度、硬度和釉的透明度。

  这种将瓷石和高岭土掺在一起的方式,被称作“二元配方”,从景德镇开始传播到全国各地。

  有趣的是,直到百年前,人们还认为青花瓷起源于明代。元代外销的景德镇瓷器当中,仍以青白瓷为主,也有卵白瓷。

  这种瓷器,釉面呈现一种淡淡的蓝色,因与鸭卵的色调相似,得名卵白。

  元青花为何隐身于历史长河中,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03 引领潮流

  20世纪20年代,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霍布逊,在一对明代青花瓷瓶上发现了一段文字。

  文字的内容,记录了这对瓷瓶的来历。

  一个名叫张文进的信徒,为供奉胡净一元帅,打造了这对青花瓷瓶,并祈祷合家清吉,子女平安。烧制瓷瓶的时间,是至正十一年四月。

  这一年,是公元1351年,在位的皇帝,是元惠宗。明朝开国皇帝,这时还叫朱重八,一年后才改名朱元璋。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青花瓷起源时间的看法。

  不过,人们不知元青花的存在,也不奇怪。这一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原本就不是国内市场。

  青花瓷,并不符合元朝的主流审美,统治者不喜欢,也就难以带动流行风潮。再加上青花瓷需要使用进口釉料,成本不低,普通百姓也买不起。因此,元代青花瓷,主要是销往中东地区。

  这种瓷器一来满足中东地区的审美,二来又符合当地的宗教信仰要求。因为经文中规定,不能使用金银餐具炫富,景德镇青花瓷,就成了当地富商大贾的最佳选择。

  如今,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博物馆,就保存着40件元代青花瓷。

  明朝初年,海禁严格,鼓励朝贡。民间商人一时失去了海外市场。这一时期的沉船出水瓷器中,中国瓷器比例减少,越南、泰国等地出产的陶瓷制品比例增加。但仍有大批瓷器通过朝贡贸易以及一些走私活动输出海外。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携带了大量青花瓷,而他带回的青料“苏麻离青”,含铁量高,高温烧制时会晕散开来,呈现出水墨般的质感。两种青料结合使用,将永宣时期的青花瓷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经历了嘉靖倭乱之后,明穆宗认同“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即位后宣布在漳州月港开海,准许出海贸易。

  隆庆开海之后,民间瓷器的海外贸易又逐渐活跃起来。也就在这一时期,西方进入了大航海时代。明代青花瓷,逐渐风靡全世界。

  

  04 “碰瓷”危机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景德镇窑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外加清初海禁政策,瓷器出口一时中断。欧洲只得转向日本进口瓷器,可是,当时日本产的瓷器不仅质量不如中国,价格还更加昂贵,对商人来说显然不划算。

  因此,在康熙年间平定郑氏,解除海禁之后,景德镇窑又开始大量输出瓷器。

  为什么欧洲对瓷器有那么大的需求呢?

  大量东方物品的进口,引领了欧洲的潮流,中国风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丝绸、瓷器、茶叶,都成为热门产品。

  更重要的原因是,欧洲本地缺乏瓷土资源,无法自己烧制瓷器。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在瓷器受到追捧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研究瓷器的烧制技术。

  经过上万次实验,1709年,欧洲的第一件硬质瓷器在迈森烧制成功。随后,迈森陶瓷工厂建立,如今迈森已发展成欧洲第一名瓷,世界著名奢侈品牌之一。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瓷器生产也逐渐标准化,品质稳定,成本降低。景德镇窑传统的烧制技术,无法与工业化抗衡。

  到了20世纪上半叶,从汉代开始出口瓷器的中国,第一次面临瓷器出口额被进口额反超的局面。

  如今,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却缺乏瓷器品牌的影响力,没有世界知名的高端瓷器品牌。

  不过,全国各地仍有许多手工艺人、艺术家们,为传承和发扬中国瓷不懈努力。断烧千年的越窑,在21世纪也再度开始烧制青瓷,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

  从商代发展至今,中国瓷历经数千年传承未断。初心不改,热爱不减,未来可期。

  对中国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上一篇文章了解“中华“母亲瓷”,为何传承千年后,在宋代走向衰落”哦~

  感谢关注「逸史杂谈」

  历史 |文化 |人物 |拆书

  每天了解多一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