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藏友袁虎,自己开有一家汽车修理厂,生意不错这几年赚得不少钱,他的能耐可不止这些,他在当地玩收藏可是出了名的狠,被人称为“捡漏王”。家中藏品种类繁多,价值高低不一,在他众多藏品中有一件让他印象最深,那件藏品叫做“秦权”,是他从收废品那里花了800元买的,经过鉴定后转手卖出赚了100万。尝到甜头后的他决定再拿一件藏品去鉴定,看看能不能再现辉煌。
这件瓷器是他在网上花4000元买的,它觉得无论是造型、釉色以及老旧程度看起来都像宋代的真品。不过真品或赝品自己说不算,还得找权威专家鉴定才行。专家接过这件藏品观察后表示,这件藏品它口径10.7cm,底径4.3cm,通高9.5cm是属于一件小型瓷器。这种类型的瓷器我们称之为盖盅,它的用途比较广泛,多流行于宋代,当时人们喝粥就喜欢用这种器具。
从整体的器具风格来看,它是北方耀州窑的瓷器。要知道耀州窑是历史著名的瓷器烧制窑口,它始于唐朝,在北宋时期达到鼎峰,终结于民国,它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中它的剔花工艺特别出彩,据记载它在宋代专门为朝廷烧制“贡瓷”。这件瓷器就是采用的精妙的剔花工艺,到底它是不是宋代的耀州窑盖盅,我们得从几点去鉴定。
首先来看它的剔刻工艺,宋代耀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剔花、印花、划花,其中剔花最为常见,它的重要特点就是下刀精确、刀法犀利绝不拖泥带水,并且刻出来的条线刚劲有力,刀痕有明显的斜度。经过观察这件瓷器,它的刀法爽利并且剔刻完之后为了使得花纹图案更加生动,还采用了蓖划手法在上面梳理纹路。这一点比较符合宋代早期的特征。
其次看它的底下的胎体,宋代耀州窑瓷器的底部胎体每个阶段都不同,早期底足较宽,纹饰简单,中期致密性很高,底足较高有“高窄圈足”特征明显,晚期底足变矮,出现“鸡心”底。专家经过观察发现,瓷器底部的特征完全符合宋代早期并且有点发暗。由于早期烧制用柴火后来改为烧煤,因此出现发黑的现象是正常的。
最后看它的瓷器表面施釉,专家经过观察发现,在瓷器底部呈现出姜黄色,并且非常自然莹润,青瓷出现这种姜黄色是受到窑内的温度影响。此外在瓷器底部沿口处出现了积釉现象、和自然侵蚀的现象,这说明瓷器的年代很久远。专家经过综合鉴定,一直认为它是一件宋代早期的耀州窑剔花盖盅真品!对它的估价为45万。
袁虎听到专家报价邪笑地说:“我家还有2件,早知道就一起拿来了”。玩收藏除了要有眼力、财力之外还得靠运气,持宝人两次捡大漏确实了不起。专家对他很欣赏,直呼道:“你就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