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先人物很早就大胆地在陶瓷上绘有纹饰。陶瓷装饰中,纹饰可以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宋代以降,世俗化倾向的纹饰逐渐形成风尚,至明清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今天读来,可以辅助我们了解历史。
青花岁寒三友纹盘 明成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自英宗执政急转直下。正统景泰天顺30年黑暗期瓷器生产既无创新也无章法,除少数人物绘制图案具有时代特征,其余植物类纹样无新意无耐心,凑合度日。成化一朝,政治不好不坏,中庸而行。宪宗18岁即位,在位23年,41岁去世,也恰到好处表明了这一特殊时代。
青花花草纹罐 明成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花果纹杯 明成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帝自幼心灵受到伤害,一生谨小慎微,看台北故宫藏成化青花岁寒三友盘,松是松,竹是竹,梅是梅,三友不交叉,虽站在一起,各想各的心事,干细竹弱花稀,与永宣同类题材一比,即知天下事未必一块盘子不能说清。异曲同工,另一类青花花草纹小罐,还有斗彩花果纹小杯,都在展示成化一朝之弱,而看不见成化一朝之强。
青花栀子花纹碗 明成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瓷器像个谜。以成化为界,景德镇瓷器发生巨变。按说工匠不应该随朝代变化,可成化之瓷的确随朝代变化极大。明初浓艳的风格到此戛然而止,成化瓷器上看不见进取,没有张扬。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后的成化,小心翼翼地为明朝维持着秩序,不犯错误就是成绩。
青花秋葵花纹碗 明成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宝莲花纹碗 明成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一朝独有的青花栀子花纹碗、秋葵花纹碗、宝莲花纹碗,都以缠枝艺术形式出现,枝蔓稀疏无力,花朵硕大,似乎与枝蔓没有关联。其实,这就是成化朝的政治心态,做表象工程,不注重效果。花与花之间虽有联系,但没有凝聚力,艺术表达政治意图,有时经意有时不经意,成化瓷器属于不经意一类。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明正德常熟市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莲纹罐 明嘉靖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以正德登基划线,恰恰走了一半。正德皇帝不务正业,声色犬马,给后世留下话柄。随后的嘉靖帝,飞来的福气,一夜之间由王及帝,一生似乎都调整不过来,心态仍保留当年在武当山时痴迷于道仙的时刻。身份由于不是嫡出,连庶出都不是,嘉靖帝一生纠结,炼丹学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不是一个帝王的行为,凡帝王沉溺于此,即为没落之兆。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万历首都博物馆藏
明朝后期的瓷器纹饰,多反映了正嘉隆万衰落的态势,植物纹找不到任何目的,别说创新了。常熟市博物馆藏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故宫博物院的嘉靖青花缠枝莲大罐,首都博物馆的万历青花缠枝莲梅瓶,三朝三件作品,不见其中任何一件有进取之意,得过且过,这就是明朝后期的心态,一脉相承。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2012年3月刊《 东枝憔悴西枝荣—植物纹(下)》原文作者: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