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从龙泉地区大窑、金村等窑址的南宋中晚期地层(浙江省轻工业厅《龙泉青瓷研究》,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部分器物的特征已与之前有所不同:器物胎质细腻洁白,釉层变得丰厚,釉色翠绿晶莹,种类和式样都大为增加,造型美观端巧。
宋龙泉窑瓷水盂高四·五厘米口径五厘米底径三·五厘米丽水市博物馆藏丽水市白云山脚地委宿舍工地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年)沈道生墓出土
另外,仍存在以刻划花装饰的碗、盘类器物,显然是承袭了此前的工艺。整体上,此时期龙泉窑瓷器风格面貌较为复杂多样,且厚釉开始出现,这是这一时期与之前相比最明显的差异(结合龙泉窑纪年瓷器进行分类、对比后,可以判定龙泉窑开始生产厚釉产品的时间不早于南宋绍熙年间)。
宋龙泉窑青瓷“河滨遗范”款花口碗款识高六·二厘米口径一五·五厘米底径五·三厘米安徽博物院藏碗底墨书“户元美宅庚戌年”,一般认为指绍熙元年,即一一九〇年。
依据器物自身釉色、釉质、胎体、器形、纹饰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此时期再细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前一阶段,龙泉窑瓷器釉色青绿,最佳者称为粉青釉;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每种器物都有多种式样,例如炉有鼎式炉、四足炉、奁式炉等,瓶有胆式瓶、鹅颈瓶、带盖瓶等。
宋龙泉窑青瓷“河滨遗范”款花口碗高六·二厘米口径一五·五厘米底径五·三厘米安徽博物院藏
此外,刻划装饰类器物仍占有很大比例,多以单面纹饰与复线划花工艺为主,装饰位置由上一阶段的内里纹饰逐渐转变为器物外表纹饰。
宋龙泉窑青瓷菊花鼓钉三足炉高四·七厘米口径七·二厘米底径三·三厘米丽水市博物馆藏丽水市下仓嘉定壬午年(一二二二年)墓出土
代表器物有:龙泉窑青瓷「河滨遗范」款花口碗(碗底墨书「户元美宅庚戌年」,一般认为指绍熙元年,即一一九〇年),庆元县松源镇会溪村嘉泰三年(一二〇三年)墓出土龙泉窑青瓷象纽盖罐,丽水市下仓嘉定壬午年(一二二二年)墓出土龙泉窑青瓷印花粉盒、龙泉窑青瓷菊花鼓钉三足炉,吴兴县妙西乡渡善村陈家山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年)墓出土龙泉窑瓷盖等。
宋龙泉窑青瓷象纽盖罐庆元廊桥博物馆藏浙江庆元县松源镇会溪村嘉泰三年(一二〇三年)胡纮墓出土
后一阶段,瓷器釉色中出现一种可与翡翠相媲美的梅子青釉,其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度比粉青釉高。这种釉的形成原因除了烧成温度比较高以外,还需要较强的还原气氛和更厚的釉层,烧造难度较高。
宋龙泉窑六角瓷瓶高一三·六厘米丽水市博物馆藏丽水市三岩寺金桥头村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年)叶梦登妻潘氏墓出土
器物造型也更加多样,既有各类盆、碟、盘、碗、盏、壶、渣斗等日用品,也有文房用具如水盂、水注、笔架、棋子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出现了不少仿古代铜器造型的器物,如鬲、觚、觯、投壶等,表明此时龙泉窑瓷器的消费群体在进一步扩大。
刻划装饰类器物仍在生产,器物内里刻划花纹饰在逐渐消失,器物外壁的莲瓣纹似乎成为各类制品的共同花纹,但其刻划质量明显下降。
宋淳祐十年(一二五〇年)龙泉窑瓷墓志
此阶段代表器物有:温州市慈山淳祐十年(一二五〇年)叶适墓出土龙泉窑瓷墓志,丽水市白云山脚地委宿舍工地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年)沈道生墓出土龙泉窑瓷水盂,丽水市三岩寺金桥头村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年)叶梦登妻潘氏墓出土龙泉窑六角瓷瓶等。
原文:白炜(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助理馆员)原文:《》2019年7月刊《青翠之间 宋代龙泉窑瓷器风格嬗变》(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