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一定很古老,明如白话一定是现代的”这是许多人的误解,事实上从诗句本身,是很难看出它的年龄的。
有些诗,你以为它是近年才流行的网络诗,其实它有千年的历史,比如那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初读还以为是哪个言情小说作者所编,其实这是正儿八经唐朝的一首离婚诗,那时候的夫妻已然这么时髦。
有些诗,你以为它是小说里主人公的台词,其实它却是来自诗中。比如李莫愁的经典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实际上来自金代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对殉情的大雁让他作下此诗。而来自大明湖畔的紫薇念着的“山无陵,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则是实打实的汉乐府名诗,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经常被误解为现代诗的作品,不少人给它安了个名字叫《君生我未生》。现流行的版本如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从全诗来看,写得还是颇有意境,用了《诗经》中常用的回环反复之法,将恋人间因年龄差而酿成的悲情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一句“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更是让全诗有了梁祝化蝶般的美,令人动容。
但事实上,这是近些年来后来杜撰的一首诗,原诗不但没有这么多缠绵悱恻之语,字数上也只有短短20个字。这首诗第一次被发现是在长沙铜官窑出土的一件唐代瓷器上,将民间流行的诗歌染在瓷器上,是唐代常见的事。在这件瓷器上,共印了21首五言诗,统称《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一首。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不多不少,正好20个字。当时民间为何会流行这样一首民歌,如今的我们很难去猜测,不过从诗句本身,我们倒是能感受到民间百姓对爱情的执着。这20个字,共有4个“我”,4个“君”,再加上生与老,迟与早的对比,未和已的语气强调,以及两上直抒胸臆的“恨”字,令全诗朗朗上口,充满着节奏感。
网络版与原版相比,多了自己对爱情的解读,加中了地理上的“天涯”与“海角”的差异,以及最后化蝶相陪的爱情宣言,不但令原版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更具现实意义。在所有被改编、杜撰的诗中,这算是难得成功的一回,这也是网络版能风靡大江南北的原因。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