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自古就有"世界瓷国"之美称。尤其在宋代,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出现,更是让中国的“瓷器”王国达到了巅峰。这里,就有一个公式般的结论——只要这些闻名天下的瓷窑,就必然会有国宝级的精美瓷器。可是,却有这样一个神秘的瓷窑,却一反上面的规律。我们知道它曾经闻名天下,多少年来,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它的一级国宝级瓷器。到底这是个什么瓷窑?它真的就没有出过精品吗?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这个神秘的瓷窑是瓯窑。瓯窑始于东汉时期,鼎盛时,曾遍布于今天浙江温州瓯江两岸,瓯窑也因此得名。瓯窑曾是江浙地区主要的瓷窑之一,出产的瓷器种类丰富,大到罐、钵、盆,桶,小到壶、碗、碟、砚,还有烛台、灯盏、熏炉,甚至包含灶、井、鸡笼、猪栏等明器。说瓯窑曾经生产过古人使用的所有瓷器,可以说一点儿都不过分吧。
只是宋代以后,不知为何,瓯窑逐渐消失。但是,业已形成的较大的名气,让瓯窑从未在史书,甚至是每朝每代的文学作品中消失过,比如现代人写的诗词:玉瓯尽处凭栏望,揽月梧桐笑语藏等等。
瓯窑无愧于名瓷窑的称号,也缘自于它出产瓷器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瓷胎历经了三国西晋时的胎质较粗,到了东晋开始细腻,但瓷胎始终呈色较白,且白中略带灰色。其次是它的釉色。虽然也历时几朝,但瓯窑瓷器的釉色一直较为固定,只有青,黄两色,而且釉的透明度较高,甚至还开冰裂成纹。既然瓯窑如此有特色,那么,瓯窑瓷器的出土情况如何呢?
自1937年夏季,在温州市的西山护国岭脚发现第一座瓯窑遗址,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瓯窑古窑址200余处。加上从古墓中出土的各类瓯窑瓷器,总体上说,出土的瓷器不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很丰富。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甚至一直让考古界百思不得其解。就是虽然已经出土了众多的瓯窑瓷器,可考古学家翻来翻去,却始终没能挑出一件瓯窑的精品瓷器。再反观其他名窑,哪一座名窑的遗址被发现,都会出现一堆的国宝级精品。可瓯窑,却始终保持着一级国宝为零的记录,这不科学啊。
直到一件瓷器的出土,这个奇怪的“魔咒”才终于被打破。
1983年12月,在温州市西山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瓷器,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瓯窑青瓷彩植物纹注子。这是一件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名副其实的瓯窑瓷器精品。整个瓷器通高25.1厘米,底径7.5厘米。瓷器的胎质灰白,通体施淡灰绿色釉。腹部形似瓜棱,绘有褐彩植物纹。壶盖呈宝塔形,上绘褐彩纹。细长扁曲的壶把上还用模印的方式,印满了缠枝花纹和联珠纹。在花纹之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七何"两个字,很有可能,这就是这件注子的制作工匠的名字。
经过认真的鉴定和比对,这件瓯窑青瓷彩植物纹注子被正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就是这样一件瓷器考古界的"有功之臣",用它保持了千年精美,在千年之后,终于向世人证明了,瓯窑那无与伦比的精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