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名窑名瓷 >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2.biz | 商业搜索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19-08-16  浏览次数:134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自长安出发,西向经河西走廊,过新疆入中亚,联通欧亚大陆,这条凿空于张骞的通道,即是最为人知的陆上丝绸之路。而在这条道路贯通之前数百年间,或许更早,活动于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商人们已开辟了一条东西方交流的孔道,是为草原丝绸之路。世纪中叶以后,中俄建立直接贸易关系,一条起于北京,直抵圣彼得堡的贸易通道得以开辟。这条通道的北线经蒙古高原,自贝加尔湖西向,走的恰是草原丝绸之路故径。而另一条支线则以新疆为中转,大量来自中亚的商人从这里把中国的货物贩运到莫斯科乃至圣彼得堡,其中也有不少俄罗斯商人的身影。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在这条通道上,商人们带来昂贵的皮毛,又把丝绸、瓷器、茶叶与有日常所用的粗布、棉花、烟草、药材、香料等贩回故乡;往来的使臣与僧侣载满典籍踏上归程,也为中国带来了异域的文明。茶叶餐桌上的宠儿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来自中国的茶叶其实在中俄贸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后来被各阶层普遍接受的饮品在俄国的传播经过了一个相当的过程,开始由于数量少,极为珍贵,只在贵族中间饮用,后来逐渐扩大到小贵族和其他富裕的人们中间。当时俄罗斯商队带到欧洲的白毫茶被称为商队茶,在上流社会享有盛誉。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在“帝国夏宫”展的展厅里,有一套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女儿、大公主奥莉加尼古拉耶芙娜的茶具。这是她昂贵嫁妆中的一部分,由大茶壶、小茶壶、糖罐、奶油壶等组成。纯银镀金,采用了镂刻、雕刻等装饰,典雅精美。不同于我国当时的冲泡茶习惯,俄国人喜欢在喝茶的时候将其煮开,并加入奶油、糖和其他调料,有时也吃蜜糖或果酱,并且往往搭配许多蛋糕、饼干、面包、烤饼等食物。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大公主奥莉加·尼古拉耶芙娜的点心类餐具套装至于存放茶叶的器皿,也是格外奢华。展出的这个茶叶盒是木制的,中间有黄铜镀金浮雕饰物“é”,是法语“茶”的意思。外层由对称的花卉、卷边和带胡子人头侧面轮廓装饰而成。因为茶叶对水分和气味敏感,因此都会用专门的盒子保存。而由于其价格不菲,所以盒子还会上锁,钥匙由女主人保管,足可见好茶叶的珍贵。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茶叶盒到世纪,更适宜于普通人民的砖茶才大量进入到俄国人民中间,最初是福建的茶叶最为畅销,至世纪中叶,武汉羊楼洞成为销往俄国的砖茶的最大供应地。瓷器拥有自己的房间一手建起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热衷于欧洲文化,他曾经亲自带领使团前往法国学习优秀的文化艺术和航海、建筑等科技,而此时的欧洲,“中国热”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给紧跟欧洲流行的罗曼诺夫王朝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尼布楚条约》和《恰图克条约》签订以后,中俄贸易体系正式建立,双方的交流进入新的阶段。来自中国的贵重商品有:生丝和丝织品、皮棉和棉制品、茶叶、瓷器,以及嵌螺钿的器具、甘蔗、烟草、大黄、麝香等。年,痴迷于瓷器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俄罗斯帝国瓷器厂,这是欧洲最古老的瓷器厂之一。在之后的日子里,它为皇室提供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并充分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制作出了极具艺术价值的器具。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这套宴会用器皿,就是由帝国瓷器厂负责制造的,该套器皿一直用到世纪早期。图案源自法国皇家瓷器的制造中心,名为(卷心菜叶),因形似卷心菜叶子,故而名为卷心菜器皿系列。夏季,整个皇室从圣彼得堡搬入彼得夏宫,这套颜色清爽的器皿也随之摆上了桌台。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处于对中国艺术的喜爱,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重新装修了大宫殿内两个名为“瓷器阁”的房间。房间内部按照他们理解的中国风格来装饰,靠着墙壁摆放了许多来自中国的雕漆围屏,用以展示收集到的各种珍贵的中国藏品。这幅油画画的就是“瓷器阁”,仔细去看,能发现房间中不少的“中国元素”呢!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彼得夏宫大宫殿的中式书房文化遥想“诗与远方”本次展览中,有三幅漆板画尤其引人注目。与彼得夏宫金碧辉煌的巴洛克风格不同,这三幅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样式。画作整体以黑色为背景,用金色和银色模仿漆板画,描绘的内容正是他们所想象的中国丝绸织制的场景。尽管与真实的中国丝织作坊不尽相同,但却证明当时的俄国,不仅对中国丝绸十分喜爱,对其制作工艺、甚至是织工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相当的兴趣。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西中式大堂漆画“丝绸制造”的重建模型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西中式大堂漆画“丝绸制造”的重建模型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西中式大堂漆画“丝绸制造”的重建模型罗曼诺夫王朝时期,随着中俄联系的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也迅速发展。根据《恰克图条约》,俄罗斯定期派留学生来北京学习满汉文和中国文化。多年间,共有余名学院、医生、画家、科学家和近百名神职人员来到中国,其中不乏如比丘休、瓦西里耶夫、卡法罗夫等一流的汉学学者。这些传教士及留学生被要求在中国大量收集中国文献典籍,并将之带回俄罗斯。道光年间,中俄双方政府还互赠图书。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需求,文化的深入又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增长,药用的大黄、作为香料的八角茴香、产自南京的白棉布、四川的烟草以及样式别致的珠宝和金银器皿等等,这些都成为了罗曼诺夫王朝广受欢迎的中国商品,中国文化随着一件件商品、一本本书籍潜移默化地进入俄国人的视野。在彼得夏宫,“中国情结”是一种潮流。

伊丽莎白女皇痴迷中国瓷器的情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