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高足碗,元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10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4厘米。全器施米色青釉,表层泛灰白,釉面满布清晰的开片;黑色线纹间浅褐细线,具传世哥窑所谓“金丝铁线”的釉色特征。口缘釉薄呈黯褐色。高足里釉色稍青,制作的轮痕明显。足缘平削无釉,剥落处露灰黑胎
官窑青瓷葵花式洗,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9.3厘米、口径16X16.9厘米、重1069千克。全器六瓣葵花式,自壁至顶面皆曲突有致,顶面依瓣稜浮雕出凹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圆底,有如一朵伸展的花朵。粉青的厚釉,色泽温润匀净,积釉处色碧,釉薄处略呈粉褐色;开片稀疏而长,色浅淡。壁墙落地为足圈,足缘呈暗褐色。
官窑青瓷葵花式洗(不同角度),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9.3厘米、口径16X16.9厘米、重1069千克。南宋的官窑青瓷是玻璃釉,但它的配方已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而官窑青瓷经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蓄。
邢窑白瓷穿带壶,唐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20.2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9.8厘米。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唐代白瓷在前代烧制的基础上更为成熟,并形成与传统青瓷分庭抗礼的局面,其产地遍布北方诸省,而以河北临城的邢窑白瓷最具代表性。
邢窑白瓷穿带壶(不同角度),唐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邢窑的精细白瓷,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光浩莹润。唐代的“茶圣”陆羽倍加推崇,评价其“类银”、“类雪”,有独到之美,当时更有“内丘(邢窑)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说法,可见其质量之高与影响之大。
邢窑白瓷穿带壶(不同角度),唐代。整器胎质细腻纯净,釉色晶莹洁白,造型古雅稳重,堪称上品。(图片版权均属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