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新闻 > 习近平首播赞瓷器 北京城的文化穿越之旅
Q.biz | 商业搜索

习近平首播赞瓷器 北京城的文化穿越之旅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14-03-17  浏览次数:651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2014年3月17日,除了领略了具有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及老北京韵味的画册之外,习总书记对于展出的瓷器也是赞赏有加,其中不少都是绝世孤品。

    一件是“青花折枝花卉纹荷叶盖罐”,因为造型像石榴,在古时也被称为“石榴尊”。繁密的装饰让人“眼花”,却并不“缭乱”:荷叶盖,盖上有6层花纹,分为9瓣,每瓣内装饰着折枝菊花、牡丹、梅竹等;罐体从上到下绘画10层主体和辅助花纹,罐身分为12 瓣,分别装饰折枝牡丹、月季、石榴、山茶、莲花、菊花、百合、萱草等12月花卉。
作为专家级的解说员,崔学谙向习总书记介绍时解释,洪武年代的青花荷叶盖罐,全国只发现了两件,除了首都博物馆的这一件,上海博物馆也有一件,但是上博那件没有盖,不像展出的这件这样完整。“像这么大器型、保存这么完整的洪武青花标准器,真是难得一见。”
    据了解,这件器物本来还有一个“同胞兄弟”:1994年,曾在景德镇珠山东门头出土一件青花荷叶盖罐,与首博这件盖罐完全一致。专家们推测,首博的这件,应为明景德镇御器厂按照官样专门为宫廷烧造的瓷器;而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出土的那件,应是一件瑕疵品,因烧坏了而不能运到京城使用。由于古代落选瓷器不能流入民间,御器厂当时采用了敲碎就地掩埋的方式,1994年由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并修复。
    崔学谙向习总书记重点推荐的另外一件文物是一尊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之所以把这件挑出来,一是文物有确切的出土年代,是在元大都的遗址上发现;另外,这观音像做得实在是漂亮,不光釉色好,而且面相,尤其是手部做得非常漂亮。”
    让崔学谙这样忍不住向书记“夸耀”的这尊观音,头戴宝冠,眼睑低垂,神态安详;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搭于右膝上,左手支于身体左侧,优美大方、自然闲适的水月观音标准造型栩栩如生。
    青花折枝花荷叶形盖罐。
    再仔细一瞧,这尊菩萨,上身穿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穿着长裙,胸前饰网状连珠式璎珞,精妙绝伦;袈裟及下裙上,也垂挂着连珠式的璎珞,雍容华贵的气质彰显无遗;全身肌肉柔软细腻,面部及手足的肌肉尤其生动,在青白色釉料的映衬下,更显优雅温婉;低垂的眼睑,却挡不住慈祥悲悯的眼神,意在观照水中圆月,又似俯视芸芸众生,传递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提起那件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崔学谙当时对总书记也是赞不绝口。事后,崔学谙告诉记者,这件器物当选馆里的一级品,绝对是当之无愧。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图案、画稿、造型,这些通通都是经过了雍正皇帝的亲自审定,然后才烧制成功,作为宫里的东西,非常珍贵;另外是瓶面上的工笔作品,画得特别漂亮。”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龙霄飞介绍说,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制作的珐琅彩瓷器物不过数百件,流出宫外的是少之又少;而在清宫目前留存的珐琅彩瓷和其他公私收藏机构的器物中,还没有与此相同的器物,足见其珍贵。“可以肯定地说,这件器物一定来自于清宫,经过了辗转流传,被收入了政府的实物库,转而才进入了首都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字里行间的文化穿越
    此次向习总书记推荐的十二件作品中,有两件是石刻书法。一件是贾似道刻本的原石《宣示表》,堪称楷书艺术的鼻祖;一件是出名的《洛神赋》真迹翻版。
   《宣示表》,无款,小楷,共十八行,298个字,是有“楷圣”之称的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其真迹被最后一任收藏者当作陪葬品,而在人间消失。世人所见到的《宣示表》的各种刻帖,均为王羲之的临摹本。
    而此次向习总书记展出的刻本,是贾似道命令门客按照王羲之的临本,摹刻石上。它不但是单刻《宣示表》中声名最为显赫的刻本,也是目前仅存的宋代《宣示表》单刻帖刻石。
    与《宣示表》同台竞技的另外一件书法作品是“玉版十三行”,内容是三国曹植传世名篇《洛神赋》中由“嬉”至“飞”约二百五十余字。首题“晋中王献之书”,相传是依照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真迹摹刻而成。
    相传,王献之好写曹植《洛神赋》后,在唐代有数种传世,其中一种是小楷,写于麻笺,首尾残缺,仅存十三行,二百五十字,后世称“十三行”。贾似道,先后觅得九行和四行,合为十三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版被称为“玉版十三行”。明代万历年间发现于杭州,有的说法认为是从贾似道半闲堂旧址的杭州西湖葛岭掘地得之,也有人说是出于西湖水中,玉版上数处剥落为来往船篙所伤。清康熙年间贡入内府,清末此石流入民间。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彩娟表示,从楷书的发展历史来看,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它既是晋楷的终结,又开唐楷优雅秀逸、流便简易的先河。
    总的来说,此次考察,习总书记从青铜、瓷器、石刻、玉器等各个门类中领略了首都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来了次精彩的文化穿越之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