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質“皇帝小圓面包”底部印有盾形防偽徽章
在奧地利維也納奧加滕花園的瓷器博物館中,有一個十分惹人喜愛的藏品——瓷質“皇帝小圓面包”,栩栩如生的造型讓參觀者忍不住想咬上一口。這枚小圓面包是維也納皇家瓷器工廠末期的作品,也是維也納瓷器制造史上重要節點的代表。
“皇帝小圓面包”是一種手工制作的傳統維也納白面包,在揉成圓形的面團上劃出一個大大的星星形狀,再烤制兩個小時,直到外表形成金黃鬆脆的硬殼,內裡依舊是雪白柔軟的芯。在典型的奧地利早餐餐桌上、在學生和上班族喜愛的點心裡,甚至在正式晚宴或酒會等場合,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雖然樣貌朴素、做法簡單、價格低廉,名字裡卻嵌著高貴且響亮的“皇帝”一詞。有種說法是,這款小面包曾受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偏愛,每年8月18日弗蘭茨生日當天,他都會向帝國版圖中所有城鎮的居民分發這款面包。直到今天,“皇帝小圓面包”仍然流行於當年那片龐大的疆土范圍內。
說過小面包的典故,再來談談瓷器工廠。1710年,德國邁森開辦了歐洲第一家瓷器制造廠,陶瓷制法在當時被視為重要的商業機密。但在奧地利駐德使節的幫助下,皇家情報人員杜·帕奎爾通過外交途徑挖走一些邁森的手工藝人,並在1718年建立維也納瓷器工廠。1744年,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皇將工廠收歸國有,通過技術手段將藍色的奧地利盾形徽章印制在每件瓷器底部,成為防止偽造的有效手段。維也納瓷器經歷了雕塑時期、繪畫時期、彼得邁爾時期等階段,工廠的產品在風格和形式上也不斷變革。
19世紀下半葉,通過“錯視技法”塑型的瓷器尤其受到推崇——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和對透視效果的還原,使自然景物以藝術的方式再現,作品的立體感和寫實性甚至會使觀賞者產生感官上的錯覺。瓷制的“皇帝小圓面包”就在那個時候應運而生,當客人揭開折疊精美的餐巾,發現上面擺放的竟是栩栩如生的陶瓷面包,這場景一定充滿了意外和趣味。
然而,受工業化等因素影響,皇家瓷器工廠逐漸沒落,並最終在1864年關門停業。如今,在維也納9區的工廠原址所在地,有一條小巷被命名為“瓷器胡同”,以紀念曾經盛極一時的維也納皇家瓷器工廠。
1923年,新的瓷器制造廠在維也納2區的奧加滕花園建起,通過模仿和創新,延續著當年皇家瓷器工廠的設計傳統。2011年6月,瓷器博物館在奧加滕花園的皇家行宮中開館,印刻著藍色盾徽和出廠年份“1864”的“皇帝小圓面包”成為博物館的重要藏品之一。它被安置在整個展覽的尾聲部分,既代表皇家瓷器工廠的收官之作,也為維也納瓷器制造業近300年的歷史畫上了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藏品名稱:“皇帝小圓面包”
制作時間:1864年
材質:陶瓷
尺寸:高4厘米,直徑7.5厘米
生產商:維也納皇家瓷器工廠
收藏地點:維也納奧加滕花園的瓷器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