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网 - 瓷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投资指南 | 行业动态 | 行业科技 | 政策法规 | 瓷器保养 | 瓷器选购 | 历史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名窑名瓷 > 专家:元青花瓷器从不落“大元××年制”款
B.biz | 商业搜索

专家:元青花瓷器从不落“大元××年制”款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14-01-13  浏览次数:856

    一次由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举办的小型鉴宝会上,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拖着巨大拉杆箱进了门:两只汝窑天青釉莲瓣式温碗、一件汝窑天青釉盛世宝鼎、一件元青花人物纹执壶……相继摆上鉴宝台,古陶瓷高级鉴定师刘志成连连摇头,收藏者却坚称他的藏品均经国内知名鉴定家看过,刘志成无奈评价:“且在吃药呢。”
  大连收藏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元青花?器型古里古怪的臆造品,为何被收藏者奉为至宝?一件有着“大元至顺年制”题款的青花盘为何就可以初步判为赝品?11日,本报《品读汇·鉴赏斋》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在晚报社六楼会议厅,联合举办了“收藏鉴宝”公益讲座,揭开了元青花收藏中的神秘面纱。
  大连元青花不过寥寥几件
  瓷器收藏中,因为存世量稀少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同时在收藏爱好者中普遍存在“捡漏”心理,致使市场上本应为珍稀的宋代单色釉、元代青花瓷和明代成化彩瓷成为造假重灾区,赝品泛滥。
  炙手可热的元青花是不是像市场中那样随处可见呢?在本次公益讲座中,中国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常委、CCTV国际频道《精品收藏》栏目鉴定专家王胜勇老师表示,元青花瓷器存世极为稀少,目前,在国外各大博物馆有记载的元青花瓷器有200多件,国内有记载的元青花100多件。而颇受藏家推崇的元青花人物纹瓷器,目前已知确定的国内约有八九件,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30几件。
  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出土于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上世纪50年代,沐英墓被盗,才使这件稀世珍宝面世,后经文物专家鉴定,确定属一级国宝,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瓷罐拍出了相当于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而“萧何月下追韩信”,瓷胎质地、青花发色,都更胜一筹,价值难以估量。
  据了解,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约一年来,举办过公益鉴宝活动十几次,鉴定瓷器约2000件,尚未鉴定出一件确信无疑的元青花。
  目前,已知的元青花瓷器,乐观估算,在大连也不过寥寥几件。
  落“大元××年制”款可以“判死”
  那么,在市场中,我们该如何判定一件元青花的真伪呢?
  王老师表示,判定一件元青花器,需要具备综合专业能力,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技巧,要从“看器型、看青料、看纹饰、看胎釉、看造型、看款识、听声音”,俗称“六看一听”入手。
  从器型来看,元青花的器型多为罐、瓶、壶等大器件,采用模制,由颈、上腹、下腹、底几部分,分断拼接而成。靠湿胎接合,靠釉黏度接合,大器摸上去有挡手的感觉。小器型多为盘、碗、高足杯等。对于器型不规则、古怪的器物,藏家需谨慎提防。
  元青花真品胎体厚重,遇到胎体太轻或太重时,都得格外小心。真品器件的胎有火石红,呈古朴的火红色状,仿品火石红有时过红像漆红色状,而且生硬。
  元青花真品为青白色釉,一般为枢卵白青釉、微青釉,白中闪青,仿品釉是乳白色或过于青色。元代大器多采用浇釉,有流釉现象。而八棱器和扁瓶多为拓釉,也就是用毛笔或刷蘸釉涂抹。除玉壶春瓶外,元青花的圈足施釉不到底,只有玉壶春瓶底部上釉,器物露胎处呈褐红色,圈足不规则,弯弯曲曲。真品碗、盘类器物的底部无釉而且有乳钉状突起,而仿品器物底部平整。
  真品梅瓶口是上窄下宽的梯形,仿品梅瓶的口是直口型。真品圈足是外圈斜削的,这是元青花的普遍特征,仿品圈足是框直的。
  此外,真品图案纹饰密布全器分布,分多层次布局,而仿品偷工减料,图案较疏松。元青花的纹饰都为实笔绘画,出现印花即为仿品。动物纹多为龙凤纹、麒麟纹和鱼纹。真品龙纹细身头小,三爪、四爪,从已知的元青花器看,尚未发现五爪龙纹。植物纹中,牡丹纹作为主体花纹时,留有白色轮廓线。真品青花色泽(发色)浓艳青翠和灰暗两种艳色,均有铁锈斑,用手摸上去凸凹不平,仿品均为点彩、平滑、用手摸无凸凹的感觉。在元青花中,有时会出现粗料和细料混合用的情况,一般来说,元青花的进口细料(苏泥勃青)画缠枝纹,国产料(粗料)画折枝画。国产料中的平等青,青色淡雅,多用于明成化到正德年间,灰暗高雅的石子青,多用于明清青花,回青料又称佛头青,多用于明嘉万时期青花器,此外,还有稍带红色的浙料青、康熙年间的珠明料等。
  元青花真品写的都是草书,但是都不写款,多为记事文、许愿文。落“大元××年制”年代款识的可以否定。
  目鉴与科鉴相结合
  本报《品读汇·鉴赏斋》自去年3月改版以来,得到读者广泛支持喜爱。针对收藏市场新假乱泛滥的现象,应读者要求,今年1月1日,本报《品读汇·鉴赏斋》刊文,将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收藏鉴宝”公益讲座。这是本报首次举办“收藏鉴宝”公益讲座,文章刊登后,电话不断,网络报名和转载极其踊跃。11日上午8时,收藏爱好者便聚集在晚报社门前。这其中有年过8旬的老人,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以前对元青花的特点有些模糊,听了这次公益讲座,很多问题清晰了。当然咱还达不到专业鉴别水平,但再到市场,心里也算有个数了。从这几点判定,有一条不对就可以否定掉。”听完讲座,藏友沈强说,自己原在船上工作,多年来对历史和古文物尤其喜爱,“出差去北京有十几趟了,每次都去故宫,到现在,故宫瓷器馆里的东西还没看完。”退休回连后,沈强也常去各地古玩城转,“之前真不知道元青花人物罐这么稀有,王老师的讲座给提了醒。”
  “凡是来听讲座的,至少都是收藏爱好者。”刘德才老先生说,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收藏,“瓷器、玉器、杂项都有,期间也有过打眼的经历。再以后对元青花的收藏,至少不会两眼一抹黑误打误撞了。” 69岁的王玉海老先生接触古玩收藏有近20年了。“许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此前我买到过一块元青花八棱瓶的瓷片,当时就觉得不是喷釉的,这次终于解开了疑问。”
  “收藏领域里的路子都是相通的,元明清青花也有一定共性。收藏鉴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光靠理论不行的。”收藏爱好者刘先生说,除了多听课,“还要多上手,日积月累,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认识才能逐渐提高。”
  传统上讲,鉴定古玩是一门眼学,称为目鉴。但面对纷乱的市场,仅凭眼学已无法准确判定一件器物的真伪,因此还应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依靠科鉴,王老师表示,目鉴与科鉴结合,才能准确地判定一件瓷器的真伪及年代。
  “下一场讲座什么时候办啊?”许多读者对讲座充满期待。类似的讲座以后每月将定期举行。即日起,本报《品读汇·鉴赏斋》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将不限额征集大连藏家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杂项等藏品,初定3月,聘请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单国强、研究员刘静,北大文博院博士刘雄、清华文博院博士生导师须小龙、古陶瓷科研项目组组长、古陶瓷高级鉴定师刘志成,免费为大连市民鉴宝,经鉴定确认的古董,将于2014年4月举办大连首届精品保真拍卖会。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