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进展顺利,昨日,考古队员们来到石狮市蚶江镇进行调查。在蚶江镇和永宁镇都有好消息传来。发现的出水瓷器年代久远,大部分产自唐、宋、明、清的民窑。
在蚶江镇,一名走船几十年的船老大一边吸着烟,一边回忆着在海上打捞瓷器的往事。在他记忆的深处,在石湖码头海域的海底有一条深沟,沟从石湖直通泉州后渚港,沟深约20多米,很多渔民曾经在此处捞起明代的“国姓瓶”或者瓷片。但是当时渔民们不懂得这些可是宝贝,都扔到了海滩上,如今已经被沙滩掩埋,难寻踪影。
考古队员们在永宁一户渔民家发现了7件出水瓷器,有瓮、碗、瓶等,保存完好。据高先生介绍,他家以捕鱼为生,有三条大铁船。几十年前,他多次在永宁海域捞起瓷器,除了民窑,还有官窑,有产自泉州窑口的,也有产自外地窑口的。现在家中的这7件瓷器都保存完好,上面还有水生物吸附在瓷器上的痕迹。
在永宁,一名老船长开起了一家古董商店,里面收集了这七八年来,渔民们从海上打捞起来的出水瓷器。
据悉,水下考古队员们这几日还将继续在石狮开展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有线索的市民可以拨打本报热线进行报料。
近日,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队开始对石狮海域附近村落进行考古调查,收获不小。石狮永宁村民老高家打捞上来的几件古罐和瓷碗,让可能的沉船遗迹时间可以追溯至宋代。
之前,调查队在石狮海域推测出的几处沉船疑点,年代主要集中在清代、二战时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调查队员现场初步判断,在老高家发现的几件海底遗物,有宋代的青釉碗、青釉罐,以及清晚期的青花碗。除了青花碗有块状破损,其他几件保存良好。几只青釉罐,最小的只有拳头般大,很精巧。调查人员分析,这些看起来都是平常人家日常所用的器具,外观十分质朴。两只宋代青釉碗,虽色泽最为鲜亮,但也没有装饰图案。这些器具可能是古代用来装生活用品的容器。
“应该不是出自官窑。”调查队员小蔡说,从做工和质地看,有几只碗应是来自闽北窑的。
“这些并不是一次性打捞上来,而是分别从不同地点收获的。”调查队副队长张红兴说,光凭着几件器具,以此判断附近海域有沉船疑点,还为时尚早。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走访,调查队还发现,石狮海域附近村落有不少村民都有过打捞起海底遗物的经历。
“石湖码头附近海域有一条海沟,通往泉州后渚港,应该有20托(1托=1.66米)深”,石狮蚶江村民老林说,在那条沟附近,曾打捞过国姓瓶。
据老林介绍,10多年前,出海的渔民经常能打捞到一些海底遗物,但大家都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往往打捞上来后便直接丢在了海滩上,海浪一来,又把它们卷回海底了。
“太可惜了!”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没有这些海底遗物作为线索,可能会对调查造成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