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箍棒 别揽瓷器活”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12-06-07 浏览次数:321
在淄博陶瓷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金箍棒,别揽瓷器活”,这和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相径庭。说的是去年3月山东昆仑瓷器有限公司将稍有瑕疵、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的鲁青瓷瓷器全部砸烂的事儿。虽是调侃,却透出由衷的佩服。在这个震惊业界的举动一周年后的3月27日,这些价值4500多万的瓷片仍然静静地躺在记者面前,风吹雨打依然掩盖不住鲁青瓷特有的光滑朗润,无言地昭示着“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
在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这堆昂贵的“废物”像钉子一样,刺痛着每位昆仑职工的心,也时刻警醒着他们,在市场上,任何哪怕微不足道的瑕疵,都将终结这个好不容易翻身的60年老企业。
“金箍棒下出精品”。说起业界这句俗语,任峰感慨万千。1955年建成的山东淄博瓷厂鼎盛时有职工2300多人,研制的滑石质乳白瓷、鲁青瓷、昆仑牌色瓷、刻瓷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全国日用陶瓷行业大型出口骨干企业之一。但随着安逸感逐渐“深入人心”、人才的不断流失和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小瓷厂冲击,这个庞然大物在1997年轰然倒塌。
1998年,曾在淄博瓷厂工作过8年的任峰接手了这个荒芜的厂子。面对“处处是景德镇,家家产骨质瓷”的现状,任峰跳出同质化、低价位竞争的怪圈,从高端高质入手,重新打造驰名海内外的鲁青瓷。他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不断调整用料,改进烧制方式。还到日本、英国等陶瓷技术先进的国家取经,将鲁青瓷的成品率由1—2%提高到8%,但即使如此,仍然不高的成品率和不成熟的技术让生产很受制约。每个瓶型的烧制,都得持续半年以上,制模、翻胎、打样、烧制、找问题,不行就砸碎……那段时间,“砸摔”是最常用的词汇。市场部的段瑞鑫至今都惋惜不已,有些瑕疵通过艺术家的二次创作可以遮掩掉。但任峰依然举起“金箍棒”,将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产品无情砸碎。任峰告诉职工,你骗得了顾客,但骗不了市场!从那以后,每个职工都像“伺候月子”一样对待每件产品,每道工序。
文化淬火,鲁青瓷重生。在中国鲁青瓷博物馆,20多位中国和省工艺美术大师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鱼鸟蝉虫和青翠欲滴、晶莹剔透的鲁青瓷釉面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看价格,更令人咋舌:动辄数万甚至上百万!是一个盘子、一套餐具价格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倍。难怪中国陶瓷馆馆长韩克新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淄博陶瓷的希望和出路在于由卖资源到卖文化。
“文化和鲁青瓷的联姻使瓷器由产品变成收藏品甚至奢侈品!”任峰告诉记者,“鲁青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材质,这些大师也是和我们签了独家合约的,齐鲁文化的积淀也是咱们独有的,这些都是鲁青瓷重新面世就重登霸主位置的法宝。”
围绕鲁青瓷大作文化文章。任峰抢先和20多位省级以上艺术大师签约,搞起了“大师垄断”,这在业界抢先一步,引起了不小震动。2010年3月,率先在天交所挂牌,一次融资1800万元,并利用原来的厂房和设施,加上淄博深厚的齐文化积淀,先后在北京、济南和淄博开设了展室和专卖店。投资6亿元打造中国国瓷文化城,开发文化地产和工业旅游。任峰说,有了大师和文化这两个着力点,他将把鲁青瓷打造成一条完美的产业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