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货可居 穿越7000年的奢侈收藏
信息来源:cccwww.com 时间: 2012-02-29 浏览次数:260
假如玉器代表中国人的高雅非凡,瓷器象征中国古文化的精髓,那么,漆器就是当仁不让的古代奢侈品。
南京藏家吴先生对漆器情有独钟,讲到几年前发生的一桩收藏事件,仍激动不已。
2004年4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现场,徐州收藏家张继超捧出了一个宝贝——一套汉代云气纹彩绘漆器七子奁套盒。这套七子奁盒保存完整,制作精美,极为罕见。经过故宫博物院李久芳先生、夏更起两位研究员的鉴定,一致认为是汉代漆器珍品,同时给予评估价500万元。更为难得的是,张继超先生决定将这件私藏无偿捐赠给南京博物院。 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这套七子奁盒的不凡,张继超将奁盒带到北京鉴定时,引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觊觎”。一位漆器专家看到七子奁盒极为兴奋,希望将这套国宝留在北京,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但张先生坚持将宝贝带回南京,捐赠给自己家乡,从此这件西汉七子奁盒便成了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很多人都知道玉器、瓷器是中国独有的古董,却不知道漆器也是地道的国粹。与玉器、瓷器及其他古董器物不同,漆器收藏在业界是一个冷门。
价值发现因“拍”而生
大家知道,中国的英文“CHINA”与瓷器同义,却不知日本的英文“JAPAN”与漆器同出一辙。原来,中国的漆器工艺于六世纪后期传入日本,在明清时期,中国不肯降价向西方出售漆器,让日本人大钻了空子。此后,日本人效仿中国的漆艺,将其发扬光大,并自称是“漆艺的国度”。
随着近几年中国对于文物工艺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漆器屡次在国际拍卖会上创出佳绩,昔日的中国奢侈品才重现历史的荣光。
2001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了26件珍贵的l2世纪至16世纪中国漆器藏品,最后成交24件,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港币。其中,一件被专家称之为永乐漆艺巅峰之作的“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万元港币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中国漆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之后几年,中国内地拍卖会频频推出漆器精品。2003年,中国嘉德推出 “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同年,上海崇源与北京翰海也推出了漆器拍卖,拍品均以数百万元成交。之后,北京匡时与保利等拍卖公司也都加大了对漆器拍品的征集力度。
比起拍卖品类的数量浩繁,漆器的出现比率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多在香港拍出高价。
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拍出606.3万元港币;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497.3万元港币,拍出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上拍。此件漆器不仅工艺极为复杂考究,最为难得的亮点是盏托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结果,这款漆器以3314万元港币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漆器拍卖的最高拍卖纪录。
明清受宠 高古居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于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名朱漆姆木碗,碗高5.7厘米,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对于漆器的这项古老收藏,吴先生给予无上的赞誉,认为漆器绝对是古董收藏中最后一支“潜力股”。
王世襄先生在世时,对漆器非常关注。据收藏专家马未都介绍,王收藏漆器,就是从老乡手里低价淘来的。但是,当拍卖出现以后,这类器物变得非常昂贵。2003年,当王世襄先生在嘉德举行拍卖会时,马未都就拍了一个红色漆盒,现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
吴先生介绍,漆器收藏从漆艺发展史角度看,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战国、秦汉时期,湖北江陵包山楚墓出土过一件彩绘漆奁,它描绘的是楚国贵族出行的场面。第二次高峰在明清时期,明代漆工艺家黄成写了一本《修饰录》,书中把漆器工艺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
据悉,故宫博物院现存大约1.7万件漆器,其中出土的漆器数量极少,传世的主要集中于元明清三代。从拍卖纪录也可以看出,元明清漆器大都做工精美,保存较好,成为漆器收藏与拍卖的主力军。
然而,在内地拍卖市场,漆器虽屡创高价,却迟迟没能异军突起、形成规模。对此,清华大学特约研究员李彦君认为,漆器的市场类似玉器市场,主要以明清两朝的器物为主。主要原因在于漆器不利于保存和把玩,加上人们对元以前的器物还未有足够认识,导致国内高古漆器的价格还处于低位。
业内专家认为,要想发掘漆器的投资价值,首先要对漆器的种类有所了解,就像瓷器中分为青花、粉彩,漆器收藏也在不同时期分为不同类型。如明清漆器,就分为14类,包括罩漆、描漆、描金、堆漆等工艺。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剔红、百宝嵌等较受宠,收藏人士可依自己的爱好建立门类。
漆器收藏三问
1 漆器为何奢侈?
? 古代漆器向来讲究“百里千刀一两漆”。也就是说,要走100里路,在漆树上割1000刀,才能得到一两生漆。而对于漆器制作来说,必须经历制胎、水裱、推光、生漆调细等上百道工序,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漆器以其工艺繁琐称雄于世:制成一个文杯,要经百人之手;制成一张屏风,要费万人之功。漆器制作工艺的繁琐,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大的工序有20几道。而制作和阴干更是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要密闭在阴室里更长的时间。
2 漆器为何难以保存?
? 漆器管理和保存的难度很大,漆器不怕水,但怕干燥,易裂。通常的恒温都不利于漆器的保管,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收藏的专业门槛。一般来说,温度以15至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适合,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长毛。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可用保鲜膜将漆器包起来加以保存。
3 漆器如何辨伪
? 具体来讲,可以用“一摸、二闻、三看”的方法来鉴别。用手触摸,可以鉴别漆器的时间长短。新的漆器用力摸是软的,而时间长的会有一定的硬度。用鼻子去闻,漆器有一定的味道,而去掉味道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是新作的漆器,用鼻子一闻,就能闻出来。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漆器的断纹,漆器上的断纹主要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牛毛断”多见于年代久远的漆器,其纹如发,细密而碎,人工很难仿制。“蛇腹断”是在明代漆器上常可见到的,多见于漆层较薄的器里器底等处,颇似蛇腹下纹。而新作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断纹,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不具有规律性。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瓷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